秋天,是独属于额济纳的季节
金色,是独属于胡杨林的恩宠
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
三千年守望,等来的是一个又一个绝美秋天的额济纳,却在2021年的金秋里“生病了”。10月17日盟疾控中心接到自治区综合疾控中心转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告知函》,得知两名核酸检测阳性的上海籍游客曾在额济纳旗有短暂旅居史。便开始了全城流调。
10月19日通报确诊病例5例,10月21日通报确诊病例8例,10月24日通报确诊病例12例……这些数字的增长,是跨越1079公里大转运的奠基。按照集中患者、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救治的原则,经综合研判,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启用专列将额济纳旗确诊患者转运至我院进行治疗,并对患者转运任务作出安排部署。
疫情就是命令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10月21晚紧急组建额济纳患者医疗保障组,22日一早,全体医疗保障组成员集结完毕,三个小时,从个人防护、清洁消毒、应急通讯到医疗物资、生活物资、抢救仪器设备,小到一根体温计,大到V60呼吸机,生命体征记录单、患者交接单、清洁消毒记录单;各类突发应急预案、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整整一个新科室的配备物资用物全部准备完毕。23日11点整,医疗保障组在医院车辆运输组的护送下抵达火车站正式开启列车“生命通道“的建立工作。查看列车布局情况、了解列车设备、与列车员对接列车工作、搬运物资,由于物资数量众多,中午大家就蹲在路边简单吃了口盒饭便继续开始搬运工作。当所有物资全部搬运上车后,便通知列车要发车了,与来帮忙的同事们依依惜别后,列车缓缓驶出了站台。
没有了解额济纳的气候情况,大家只是穿着日常便装,带了简单日用品就登上了列车。没有修整,大家放好自己的东西就紧锣密鼓的开始了这个“移动病房”的布置工作。设置区域、张贴标识、区分摆放仪器设备,开箱整理物资,大家分工明确齐上阵。只见护理组的姐妹们从穿防护用品的各步流程开始梳理,穿衣区、医生办公区、护士办公区、处置区、药品区、仪器设备区、消杀用品区、抢救仪器区、备用物品区,从清洁区向相对缓冲区逐一排列、备品。接着再到病区、一脱区、二脱区、缓冲区的物品配备、和患者信息分类床铺分配工作。消杀组的弟弟们从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开始逐一布置医疗垃圾桶和清洁消杀用物。医疗组的医生们开始调试安装各类仪器设备,检查备用。因感控要求患者的排泄物不允许排到列车上,所以大家关闭病区所有卫生间,没有可用厕所,大家就将列车连接处的风挡位置用医疗垃圾袋全部遮挡,形成密闭空间,摆放便携式坐便椅和坐便器,外挂门帘遮挡,设立简易厕所。后在国家感控专家的指导下又将病区所有洗面间的面盆和下水道封死,严防患者倒用水和排泄,保证环境安全。整整十六个小时,大家终于将列车“移动病房”建立改造完成。之后,我院感控组成员马改霞对随车列车人员进行了感控防范与列车分区培训,同时列车组对全体医疗保障组成员进行列车用电安全、车厢温度控制调节及消防设施布局等内容的培训。而此刻,距离列车到达额济纳旗还剩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
患者就是目标 环境恶劣也要全力以赴
10月24日7时18分,列车安全到达额济纳站,一到站便收到紧急通知,开始患者转运演练。按照之前的工作安排,大家立刻到达指定工作区域,开始与车下工作人员展开转运演练。10点30分,正式开始第一位患者转运。从开始通知的35名患者,到到站后增加到44名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需要和列车插座安排,我们对所有患者紧急做了铺位调整。其中有一位81岁高龄的大爷,病情严重,不能自行行走,于是消杀组组长任勃然主动走到救护车旁背起老大爷将大爷安全送上列车铺位,车厢护士立刻给大爷吸氧,测量生命体征,保证患者安全。11时50分,所有患者安全登车后,列车于12时06分驶离额济纳站,正式开启了额济纳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转运工作。
额济纳旗早晚温差大,中午气温骤升,加之患者数量多,车厢内温度直线上升,持续保持在30℃左右,最高温度达34℃。身着防护服的我们早已汗流浃背,但却依旧得展开各项工作。上、中、下三层铺位患者,测量生命体征时需要我们不断地抬头弯腰,车厢的嘈杂,防护服的遮挡,和患者沟通交流时几乎得趴在患者嘴边才能听清患者得需求,一圈生命体征测下来就要一个多小时。加之中午时分,患者上车后就要开始吃午饭了,车厢内不允许患者自行打水,需要护理人员往返两节车厢之间给患者打水供应热水,待所有患者都用餐完毕需要往返十几次打水。车厢温度高,患者大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状况,发热、血氧饱和度低、高血压各类情况陆续出现,不断的复测生命体征、给药、打水、给药,持续的工作加温度的升高使护理人员陆续出现眩晕、恶心的症状,由于护理人员少,车上患者众多,还有5名吸氧患者,每班至少得有3名护理人员同时工作才能保证全病区患者及时得到护理,所以在车厢坚持工作三个多小时候后大家才能轮替换班。由于长时间的高温和汗水浸泡,护士张红艳出病区后才发现双手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泡。
原来预定的患者上厕所时间在所有患者登车后全部打乱,无法实现规定时间如厕,所以消杀组成员必须随时在病区内跟随患者如厕后再双层垃圾袋鹅颈式扎口,消毒后再置于垃圾桶内,只有四名消杀组成员的他们只能实行两小时轮班制上岗,保证全程病区内陪同患者。还记得当时车厢内有一位84岁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后来才得知该患者还患有密闭空间恐惧症,从上车后,这个大娘就一直吵着要下车回家,医务人员劝说引导后不到三十分钟就又要收拾东西下车,全程除了睡着的几个小时里一直不断的在重复着下车,劝返,由于没有一起随行的家属,我们的护理人员就一直守在大娘身边看护她,年纪大,耳聋,方言不通,导致我们和患者之间的沟通特别困难,在上卫生间时更是需要护理人员全程陪伴并帮助其处理排泄物包扎。十四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于25日凌晨2时18分终于到达呼和浩特白塔站。十四个小时的车厢晃动,十四个小时的全程护理陪伴,大家身上不免满是磕碰淤青。收到转运命令后,全车护理人员与消杀人员带领患者跟随救护车将患者安全送至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在返回途中,由于车辆消杀,随车医护人员均出现了呕吐、哮喘、出疹子等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但却因为我们成功完成了这样史无前例的转运和保证了全程患者安全且将患者安全送至定点救治医院的任务而无怨无悔。
第一次承接这样特殊的转运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在病区的工作人员跟随病区医疗设备及病区医疗废物垃圾一起转运至我院消杀处理,工作人员在医院隔离病区脱卸防护服。而留在列车上的工作人员等待下一步工作指示并于上午十点离开列车回到医院。列车停车后车厢内就没有电热了,仅剩列车蓄电池维持照明,从凌晨四点到上午十点,没有棉衣取暖,大家就相互依靠互相取暖。没有热水和即食食品,大家就画饼充饥,想象着下车后的各种美食。饥寒交迫的我们没有因为环境恶劣抱怨却因为完成了这次任务而欢声笑语。
六次转运 温暖相伴
圆满的完成了第一次的患者转运任务,第二天我们便进入我院隔离病区开始了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上午九点,大家刚进入病区就再次接到出发任务,立即紧急集合,转运组全体成员从病区脱下防护服就来到集结点再次准备登车物资,而消杀组成员更是从病区立即赶赴列车上进行出发前列车消杀工作。由于上级安排需要,我们做了人员调整,我院参与转运的人员由第一次的3名医疗组成员降至2名;原9名护理组成员降至4名;原4名消杀组成员增加到6名,第四医院额济纳旗患者转运医疗保障组一行12人于下午18时再次出征额济纳旗。而这次转运任务是全部转运任务中患者人数最多,重症患者人数最多,病情最重的一次。其中一位82岁重症患者心衰严重,不能采用背抱的方式搬运,只能轮椅搬运,由消杀组的任勃然、宁杰、王焱三人合力将患者安放在轮椅上 搬运至列车。患者心衰严重,需要两台制氧机同时供氧,为了保证列车上的车厢用电安全,需要医护人员严格计算用电功率,和所有仪器设备共用数量,必须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和车厢用电安全。49名患者,增加到两节患者车厢,三名重症患者,就需要增加双倍的护理人员。十四小时的重症护理,十四个小时的惊心动魄,一小时一报的生命体征,不断地用药调整,终于将患者安全送抵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重症病房。
10月29日第三批转运,11月1日第四批转运,11月4日第五批转运,11月11日第六批转运。六次转运中,记忆最深的就是第四次转运了,其中有一位80岁高龄腿部手术后患者不能活动,她的女儿也是胃癌术后在列车上一直高烧不退不能照顾自己的母亲,于是就由护理人员担起了照顾她母亲的责任。老奶奶因不能自行活动,上车后我们就给她穿了纸尿裤,但是怕麻烦医护人员,奶奶一直都说自己没有方便,直到下车前我们给奶奶穿裤子时才发现奶奶便了,但奶奶依旧紧紧的抓着纸尿裤不让我给她换,在几番劝说下她才不好意思的撇过脸松开了手,我赶快给奶奶换下纸尿裤,仔细做了清洁后又更换纸尿裤才穿好裤子做好下车准备,在给奶奶做清理时,奶奶颤抖的说:“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你们都是好孩子,不能让你们干这些啊,真是不应该啊。” 我边给奶奶穿裤子边说:“没关系的奶奶,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您不用有负担,我们马上到站了,您到了医院好好配合治疗,很快就好了。”都收拾好后,奶奶终于露出了笑容。下车时,由于需要将轮椅和奶奶一起搬运下车,我们消杀组的任勃然、张国栋和于海波三个人便用肩膀拖着轮椅才将轮椅和奶奶一起稳稳的抬下火车,然后由宁杰和张国栋一起将奶奶抱上担架抬上救护车,上车后,奶奶紧紧的抓着他俩的手说:“孩子们,你们和我孙子差不多大,你们真是太辛苦了!等疫情结束了,你们来额济纳,我让孙子带你们去看胡杨林。”
美好的瞬间总在不期而遇时,在火车快要到站前,消杀组霍子文还在挨个铺位收着垃圾,突然从一个中铺上伸出一只小手,手里拿着一只剥开的橘子,他刚抬头想要看清是怎么回事时,这个11岁的小姑娘甜甜的说:“哥哥,你辛苦了,给你吃橘子。”他看着面前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委婉的说:“哥哥不吃,你替我吃吧。”心里却比吃了蜜都甜,此刻他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
在这趟车上还有一对一岁四个月的龙凤胎兄妹,两个宝宝由他们的爸爸一个人带着,还带了特别多的东西。在车上,一个父亲要带两个孩子就显得有点手忙脚乱,于是我们的护理人员便主动来到他们所在的铺位,帮忙带孩子,陪孩子玩耍,哄孩子睡觉,都是大家这么多次转运以来最开心的时刻了,哪怕测生命体征的时候被小朋友抢走血氧仪需要哄好久才能要回来,哪怕在抱着小朋友时胳膊酸疼不止的时候,看着他们可爱的小脸和扑闪扑闪如水晶葡萄般的眼睛,顿时所有的疲劳都烟消云散了。
21天,504小时,26000多公里,与患者零距离接触216个小时,共转运160名患者和1名陪护家属,消毒排泄物三百余次,清理垃圾3240公斤,其中患者排泄物2880公斤。六次千里大转运,将额济纳新冠肺炎患者动态清零,成功筑起跨越1079公里大漠中的“生命通道”。
21天,太多的感动与泪水,太多的伤痛与委屈。忘不了,忘不了王翠英护士长深夜伏案的背影;忘不了马琪峰医生那沙哑的声音;忘不了张红艳那起满水泡的双手;忘不了罗立娜和马改霞那呕吐后满眼的泪水;忘不了任勃然那背着患者的身影;忘不了全体消杀组弟弟们那湿透的防护服;忘不了,忘不了……
闻令即动,逆行出征,我们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抗疫队伍,在这1079公里的大漠中,我们从不可能到可能,从列车改造成隔离病房,患者从44、49、35、21、5、4到0,我们筑起了一条新冠肺炎“生命通道”,圆满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千里大转运。千年额济纳,最美胡杨林,12天的往返我们没有看到你的美,但是,我会在下一个秋天去寻找你,走进你神奇美丽的金色童话,在那戈壁尽头额济纳,只见长河落日存下一季彩霞……
编辑:刘力源
审核:王翠英
马琪峰
徐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