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20-09-04 浏览次数:4813次 分享更多:
三十五年守初心 民族医药一生情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阿拉嘎的故事
作者:张继炼
高大雄伟的蒙医院,是巴彦浩特的地标建筑,也是特殊的地标建筑之一。楼顶红色大号字体的“三甲医院”特别醒目,落成几年来不知走进去了多少次。
2020年7月9日上午九时许,戴口罩、扫码、测体温之后,上门诊二楼,径直走到213阿拉嘎名医工作室。门口的候诊区,坐满了候诊者。诊室内有看病的,有查看检查结果的,有咨询的……阿拉嘎时而起身到检查床前查体、听诊;时而坐在电脑前书写处方;时而微笑解答,时而认真叮嘱。耐心、细致、周到、热情,一直微笑着。我在候诊区坐了一会儿,又到诊室门口站了会儿,见她忙碌着,便回到候诊区,翻看着宣传栏里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慢性病防治知识手册》《内蒙古自治区公民蒙医养生保健素养38条》等。
1962年,阿拉嘎出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五原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艰苦的环境造就了她淳朴善良、坚韧不拔的性格。1985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专业毕业,自愿选择到当时生态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的阿拉善工作,这一干,就是三十五年。她孜孜不倦、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蒙医药学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中。
忘不了阿爸的嘱咐,忘不了阿妈的叮咛,忘不了老师和前辈的教诲,“做一个好医生”是阿拉嘎心中永远都不曾忘记的诺言。她经常说:“在蒙医医学方面,我还是一个学生,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作为一个医生,能给病人把病看好,能对得起病人叫我的一声‘阿大夫’,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来找阿拉嘎看病的人当中,有许多是慕名从偏远的农牧区,甚至几百公里外赶来的。她深知农牧民的不易,坐门诊时,她的下班时间就是给所有病人看完病的时候,而且她总是会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让病人花最少的钱把病看好。
现在,作为专家的她,只要病人有需要,电话一到,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她都会赶到医院指导救治。阿拉嘎还经常参加到农牧区的卫生下乡和“送医送药送温暖”活动,足迹遍布阿拉善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深受农牧民的爱戴和称赞,有些“老患者”一听“阿大夫”要到“家门口”来给看病,便会早早到义诊的地方等着,尽管有时只是想和她说句话儿。
从事蒙医医学事业三十五年的阿拉嘎,满怀着对草原人民深深的爱,肩负着医者光荣的责任与使命,无私守护着草原人民的健康与安宁。她是百姓心中仁心仁术的“阿大夫”,她是医护人员心中可亲可敬的“阿主任”,她是学生心中平易近人的“阿教授”。三十五年一路走来,她用心血和汗水、用坚守和真情,辛勤耕耘在满腔挚爱的蒙医事业,在祖国的边疆大漠,播洒医者仁心!
张继炼,男,生于1957年冬。内蒙古作家协会第七届副主席、《华文月刊》主编、《中国散文家》副主编。瀚海园读书会会长、瀚海园写作会会长、神舟文学艺术院院长、阿拉善文化研究会会长,国家一级作家。
《劳动者风采》系宣传全盟各行各业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的纪实故事栏目,旨在宣传和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以及阿拉善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和典型事迹,在全盟迅速掀起宣传先进、学习先进的争先热潮,为庆祝阿拉善盟成立40周年献礼。
1、稿件必须原创首发;
2、稿件单篇不超过1200字,配相关图片,较长的故事可分期连载;
3、入选稿件陆续发布到阿拉善盟工会微信公众号《劳动者风采》栏目。
4、投稿文章统一word格式;
5、为保证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
征稿邮箱:alsmghzxb@163.com;
联系人:胡佳雯;联系方式:8355991。
劳模精神引领时代精神
劳模价值创造社会价值
让我们奋勇争先 汲取榜样力量
用镜头和文笔去捕捉身边的美好
去发现劳动者的风采
讲述阿拉善职工故事